首页 > 社会责任 > 环境保护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马尾厂区)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来源: 安环部时间: 2025-06-13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马尾厂区)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2.5.30                 实施时间:2022.5.30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1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1.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马尾厂区)内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响应,衔接综合应急预案。

1.2.1.2事故风险分析

1.2.1危险性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涉及的易燃易爆性物质包括铝水、铝粉、天然气、轧制油、溶剂油、柴油、润滑油、煤油、液压油、齿轮油、。易燃、可燃物料管道输送、容器作业等情况下容易积聚静电而产生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事故。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的主要部位有:设备连接的焊缝处;阀门密封垫片处;管道的变径和弯头处;管道阀门、法兰、腐蚀的管道。泄漏后遇明火可发生火灾。

熔炼炉、保温炉、铸造机为公司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之一,在生产时融化的铝液温度较高,遇水极易产生爆炸(高温铝水接触水瞬间气化产生巨大能量,水发生3000倍膨胀)和灼烫(铝水熔化状态下温度高达700~800℃)事故,危害后果主要有人员伤亡、厂房倒塌、设备损坏等。

铝粉尘具有瞬间爆炸的巨大危害,铣面机、锯切机列抽吸铝粉尘管道和厂房外收集风机、架子上存积的铝粉尘,纯拉伸、高速切边机、4#拉矫铝粉尘收集器和管道,存在铝粉遇火、静电或遇水燃烧爆炸的可能。主要危害如下:

1、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浮游,当一种火源给予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爆炸。铝镁粉尘遇湿自热产生放热反应,形成热源。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静电即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由于粉尘的初始爆炸气浪会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达到爆炸浓度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危及到周边建筑和人员,造成重大伤亡。

3、粉尘爆炸燃烧周边设备设施会产生有毒气体。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和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众多人员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冷轧机为公司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之一,在生产时用于冷却和润滑的轧制油会产生大量油气,特别是发生断带事故时,极易着火,轧制油闪点105度属于油类火灾。若未能及时扑灭火情,易发生火灾、爆炸、窒息、环境污染事故,将对现场人员造成危胁,对冷轧机造成严重损坏,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公司使用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轻。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四处扩散,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险,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当发生天然气管道破裂、阀门密封垫片损坏、压力表损坏引起泄漏时,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5%时,遇到明火会产生爆炸。浓度达到25%时,会导致人体缺氧而造成神精系统损害,严重时可表现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油库作为公司储存油品的重点部位,油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在油品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若油品泄漏未能及时防泄漏,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维修切割使用乙炔钢瓶,如使用不当,可能因泄漏、回火而发生爆炸。

1.2.3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烧焦味、烟气、油品味。

1.2.4事故发生的区域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场所:熔铸区域(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冷轧机主机、板式过滤间、轧制油地下室、稀油液压地下室、主地沟、全油回收吸收塔、风机房、辊缝和排烟管道、3号拉弯矫、4号拉弯矫使用溶剂油喷射的矫直辊区(含矫直区和S辊区)、天然气调压站、锅炉房、油库、废硅藻土间、机电修车间等。

1.2.5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本公司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度为较大风险。影响范围可能会扩大到公司厂区外的周边单位。

1.3.1.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应急组织体系

同《综合应急预案》“2.1应急组织体系”。

1.3.2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2.2应急机构与职责”。

1.4.1.4响应启动

同《综合应急预案》“3应急响应”。

1.5.1.5处置措施

1.5.1应急处置原则

同《综合应急预案》“3.4.1应急处置原则”。

1.5.2 基本处置措施

1)大多数火灾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生产过程中,火灾发生初期2分种内为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火灾现场人员应使用就近配备的灭火器材及时扑灭(干粉灭火器:拉掉插消,压下压把对准火源喷出),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如果火势不能扑灭,应急抢险指挥部应立即指挥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开展应急处理。

3)信息联络组引导员工按既定的路线、方向疏散,并对事故区域进行警戒保护。

4)现场应急抢险队将火场附近的可燃物转移,避免事故扩大。

5)如有中毒和受伤者,后勤保障组应立即设法将其沿上风向(逆风向)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并进行现场急救,同时拨打“120”电话求救,直至医护人员赶到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6)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对公司内外部人员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时,及时告知周边事故涉及区域的居民。并报马尾区应急管理局提高响应级别,请求社会支援。

7)发生爆炸事故时,当班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无人员受伤时可逆风脱离现场;有人员受伤时,采取互救,协助受伤人员逆风脱离现场,脱离现场后必要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上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1.5.3油库火灾处置措施

一、信息报告及响应程序

1)若油库出现火情,集控中心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油路阀门,如果条件许可,关闭管道的主阀门根据火情大小,初期小火,集控中心人员用就近的灭火器灭火,如果无法扑灭,立即报告安全员、调度员,同时报告本部门领导。火情较严重时应立即拨打消防队119电话报警。报警时须准确描述公司所在地址、公司名称、起火位置,说明是油类火灾;并指定专人到厂区大门引导消防车。(马尾厂区地址: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塔路8号;公司名称: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2)集控中心人员要打开油库大门或消防通道大门,方便救援队伍进入。

3)安全员和应急抢险队员未到达现场之前,集控中心人员(或现场发现火情人员)应第一时间呼叫周边人员灭火,并根据火险情况向公司应急抢险队报告或拨打火警电话119。集控中心人员应通知最近的班组,最近的班组现场最高负责人应组织现场所有可以调动人员赶赴现场,参与初起火灾灭火及建立临时警戒区域。集控中心人员负责现场指挥,利用油库内及周边所配备的灭火器材组织灭火,同时组织人员建立临时警戒区域。

4)安全员、调度员和现场调度接警后,应立即使用对讲机进行通告,并以最快速度赶到火险现场,调度员到现场后负责火险现场指挥,安全员负责指导灭火,根据火险情况向公司应急抢险队报告或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装备能源部、安环部领导。同时组织人员利用周边消火栓进行冷却灭火,或用沙池里的沙子进行灭火,并组织人员进行火场隔离。

5)安排人员关闭北大道雨水管网应急阀门,并随时查看是否存在泄漏,防止污水流入闽江。

6)应急抢险队到达现场后由抢险队长负责现场指挥。所有在场人员必须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火,同时注意在油库周围设置警戒线,防止围观人员靠近。在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由公安消防队负责,在场的所有人员积极配合灭火。

7)火情基本控制后,安全员应配合消防队员,至少2人一组到所有现场进行火情探索,发现余火立即用手提灭火器扑灭,以防止再次蔓延,必要时可安排应急抢险队员协助。

二、应急处置措施

1)全队在现场总指挥统一调度下,(现场总指挥为公司现场调度或应急抢险队队长,消防大队进场后,现场由消防大队负责指挥)由应急抢险队队长和各分队长来指挥具体抢险任务。

2)应急抢险队到达现场后,微型消防站队员和制造部门分队、装备工程分队负责参与灭火,用沙池中的沙子灭火和降温。有条件时组织火场物资搬运,将油库内未着火的油桶移到空旷安全地带,同时安排部分应急队员在油库四周建立隔离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围观。

3)消防队进场后,应急抢险队在消防队负责指挥下,各分队积极配合进行灭火工作和火场隔离以及人员疏散工作。

4) 应急队员进场前,每位队员应向其队长报到,火情扑灭后,应急抢险队应清点人员,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火警扑灭后,应急抢险队员及当班队员进行现场整理,公司安委会及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1.5.4拉弯矫溶剂油火灾处置措施

(一)通告报警

发生火情应根据火情大小、灭火情况和灭火系统运行状况分别进行报警。

1)发生火情,现场人员及时采用灭火器材扑灭小火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现场安全员。

2)发生火情,启动CO2灭火系统,现场非机列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离到车间外的避险点。本机列操作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出,并进入CO2灭火系统罐区,视情况手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启动灭火系统喷射CO2灭火后,机列现场负责人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报告现场安全员和调度员,安全员要立即赶赴现场并及时报告制造部负责人和安环部负责人,调度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现场调度应立即赶赴现场负责指挥;安全员和调度员互通信息。

3)发生火情,启动灭火系统一次和二次CO2灭火,火势仍然未有效控制时,立即关闭机列电源,并使用室内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火势仍无法控制时,现场负责人组织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通知现场调度和安全员。现场调度应及时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队队长,并通知制造部、装备能源部、安环部领导。

(二)矫直机起火灭火方案

1.方案一(仅使用灭火器灭火)

当拉弯矫矫直机发生初起火情时,火较小,现场人员可就近取用灭火器将火扑灭(灭火过程禁止穿越设备进行灭火,防止火情突然变大,发生烧伤事故)。灭火后应及时报当班安全员。

2.方案二(启用矫直区一次灭火系统灭火)

若矫直区出现较大明火,应立即手动启动操作台CO2灭火系统灭火按钮。各岗位职责:

1)在岗主操:在发现火情后必须立即减速停机(关闭清洗液、压缩空气、电源),启动CO2灭火系统,在主操室观察火情并为现场安全负责人, 同时立即通知安全员、调度员赶到现场。在调度员、安全员未到现场前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员到达现场后,指挥职责转交调度员,并告知现场基本情况。如果灭火系统CO2气体没有喷出,立即进行手动操作释放。

2)副操:观察现场灭火情况,如果灭火系统CO2气体没有喷出,立即进行手动操作释放;如果已经正常喷出,立即撤离到CO2气体覆盖区以外,同时疏散周边人员。主操未到现场时,副操履行主操职责。

3)安全员:立即赶赴现场观察灭火情况,若CO2自动灭火系统失效,应立即进行手动操作释放,电话报告制造部和安环部部门负责人。同时安全员、调度员互通信息。

4)调度员:立即赶赴现场,负责现场指挥,并且电话通知现场调度。同时安全员、调度员互通信息。

5)现场指挥员(主操→调度员):组织各岗位人员疏散,清点人员,安排现场人员设立警戒带;若发现有人员被困或窒息,立即组织救援。当消防队进厂后,指挥权交消防队指挥员。

6)现场其它人员:沿就近路线安全撤离CO2覆盖区。

3.方案四(火情无法控制时)

若启用可用的灭火系统后,火情仍未得有效控制,现场人员应在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按以下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1)利用就近灭火器材和消火栓安全地灭火,(注意:使用消火栓灭火之前要确认关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组织疏散周边溶剂油等可燃物品。

3)呼叫周边人员支援(周边员工闻迅后应主动支援,安全地抢险和救火);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队赶赴现场紧急救援;通知制造部、安环部、装备部负责人;

4)疏散危险区域人员,同时建立临时警戒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5)以上措施仍无法控制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队求援,说明是油类火灾;并指定专人到厂区大门引导消防车;

注:现场指挥员:班组在场最高负责人→调度员→应急队长,在更高一级指挥员到场之前,在场的最高级指挥员负责指挥,在消防队入厂之前负责现场指挥。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现场所有人员听从消防队统一指挥。主操未在场或未到场情况下副操履行主操职责。

(三)手操气控和机械手动方法

CO2自动灭火系统手操电动失效(即方案二、三无效),按下按钮后CO2系统未启动,未喷射CO2灭火,应立即采用以下方法。

1.手操气控

操作手(或安全员)应立即用手操气控方式开启矫直区的CO2灭火,操作方法如下:打开矫直区的N2释放箱门,用手拔下氮气瓶头阀上的安全销,然后用手持续压下杠杆保持3—5秒,即可喷射CO2实施灭火。

2.机械手动

CO2自动灭火系统手操气控失效,操作手(或安全员)应立即用机械手动方式开启相应区域的CO2灭火。

4#拉矫直机区域CO2灭火系统需要手动快速打开全部气瓶瓶头阀。

3#拉矫灭火系统应直接打开氮气接入的第1瓶CO2气瓶瓶头阀,即可实现全部气瓶打开,如果第1瓶手动失效,则快速打开其余全部气瓶。

1.5.5冷轧机火灾处置措施

(一)通告报警

根据火情大小、灭火情况和灭火系统运行状况分别进行报警。

启动CO2灭火系统时,现场非机列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离到车间外的避险点。本机列操作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出,并进入CO2灭火系统罐区,视情况手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

1.发生断带(无明火):启动喷射灭火系统辊缝四瓶CO2后,轧机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现场安全员;

2.发生断带(有明火):

① 启动灭火系统本体一次CO2灭火后,轧制班现场负责人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报告现场安全员和调度员,安全员要立即赶赴现场并及时报告制造二部负责人和安环部负责人,调度员应立即赶赴现场负责指挥,安全员和调度员互通信息。

② 启动灭火系统本体一次和二次CO2灭火,由主操判定火情情况,如本体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拨打“119”火警电话求援,并告知消防队是油类着火,指定专人到厂区大门引导消防车,同时通知安全员和调度员,由调度员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队队长,并通知制造二部、装备能源部、安环部领导。

③ 轧机其他区域发生火情,现场人员依据岗位职责利用消防器材或启动对应区域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并参照“通告报警”的第2、3条步骤执行。

(二)轧机本体起火灭火方案

1.方案一(辊缝灭火)

轧机生产时发生断带,主操手应立即按下断带按钮,使辊缝打开(轧制速度在150m/min内的可用快速停车)。若系统检测到的瞬间轧制速度>300m/min,喷辊缝高压瓶CO2,防止起火。

2.方案二(本体一次灭火)

若断带发现明火,主操应立刻启动本体一次灭火系统按钮、副操启动本体一次灭火按钮(火势较大时可不启动按钮,优先撤离),并快速撤离副操平台,跑到灭火系统平台区域,观是否灭火系统是否已经启动,如CO2已喷射,人员及时撤离到厂房外应急点集合,如果没有,立刻采取打开对应区域阀后打开主控阀手动启动方法启动灭火系统、地操应就近启动轧机本体一次灭火紧急启动按钮进行CO2气体喷射,灭火按钮启动后报警信号立即响起,喷射CO2。

各岗位职责:

1)在岗主操:主操手启动本体CO2一次后,在主操室观察火情,查看监控。主操室内除带班长和当班主操外,其它非本机列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后必须马上从就近大门向车间外撤离到613大门避险点集合。(建议由主操室内的操作手需要启动灭火系统,由另一个带班/主操立刻向安全员和调度员汇报)

2)在岗副操:确认明火启动本体一次灭火按钮(火势较大时优先撤离),沿副操岗位旁边就近的楼梯(注意:副操在入口侧时严禁从出口方向撤离)向CO2灭火系统罐区平台方向撤离,准备做好手动启动灭火系统准备。

3)入口侧、板过间及准备站人员:立即就近路线往CO2灭火系统罐区平台方向撤离准备辅助副操。

4)出口侧人员:确认明火后启动出口侧本体一次灭火按钮,快速从就近大门撤离至厂外再从马路绕至传动侧从大门旁小门进入CO2罐区准备辅助副操。各岗位人员撤离至CO2灭火系统罐区时:

A.确认区域阀和主控阀打开(注意不能凭浓烟、声音、声光报警进行经验判断,要观察阀门指针及管道结霜),如果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本体一次已启动,立刻从应急逃生门撤离到车间外面到613大门避险点;

B.如果还没有启动本体一次,副操应立即按照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的应急启动步骤和要求,快速依次手动启动低压CO2气体灭火区域阀、主控阀,需要配合时,由副操统一指挥进行,(强调:注意启动顺序,必须先打开区域阀才能打开主控阀,启动灭火系统在火情被扑灭后,应关闭主控阀和检修阀,避免二氧化碳一直释放,将罐体内二氧化碳全部喷射干净,延误后续开机生产。)CO2启动后其余平台区人员立即撤离到车间外613大门避险点,同时立即通知安全员调度员赶到现场,并告知现场基本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安全员调度员基本情况非常重要,请务必严格执行。副操确认火扑灭后戴应急呼吸器撤离。

5)冷轧班现场负责人(冷轧班带班长、主操、冷轧班班长在场职务最高者):在调度未到现场前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到达现场后,指挥职责转交调度员,应急队长到达现场后,指挥权转交应急队长。冷轧班现场负责人同时负责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电话报告安全员、调度员。

6)安全员:立即赶赴二氧化碳贮罐区观察系统运行状况和灭火情况,若CO2自动灭火系统失效,应立即按照冷轧机CO2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的应急启动步骤和要求,手动启动低压CO2气体灭火。立即电话报告制造二部和安环部部门负责人。同时安全员、调度员互通信息。接到人员被困信息,如火势得到控制要立即佩戴应急呼吸器等应急物资前往支援搜救人员。

7)调度员:立即赶赴现场,负责现场指挥。同时安全员、调度员互通信息。

8)现场指挥员:组织各岗位人员疏散,人员清点,若发现有人员被困地下室和地沟,立即组织救援,进入救援前应向安全员进行通报信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清点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监控视频和地下室登记表等辅助手段)

9)冷轧班、维护班组等班组的班长应清点本班人员,若发现有人员被困地下室和地沟,应立即向现场指挥人员汇报。

10)现场其他人员:沿就近路线安全撤离至613大门避险点,天车如在本体区域作业,应立即离开,并往两台轧机之间空旷的位置撤离。叉车如在本体区域作业,应立即驾车驶离现场。

注:要理清搜救人员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入,不理清楚可能会造成伤亡扩大。

3.方案三(本体二次灭火)

若本体一次未喷射或喷射后火情仍未扑灭,主操立即按下本体多次启动按钮,启动本体二次进行灭火。各岗位职责

1)现场指挥员:(冷轧班现场负责人→调度员),负责现场指挥。

2)冷轧班组除主操室内的其余人员和安全员到CO2贮罐区后可视情况通过灭火系统控制柜,由副操、主操或安全员按下复位按钮启动二次(前提是手动启动按钮一次启动不得复位)。

3)其他各岗位人员职责同方案二

4.方案四(本体三次灭火,拨打“119”)

  若启动本体二次灭火系统后仍未扑灭火情,主操应立即启动本体三次,同时佩戴好应急呼吸器立即从主操室撤出,从出口楼梯经最近大门向车间外撤离到613大门避险点集合,现场人员应在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按以下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1)判定火情情况,如本体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队求援,准确描述公司所在地址、公司名称、起火位置,说明是油类火灾;并指定专人到厂区大门引导消防车;(公司二期厂区地址: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塔路8号;公司名称: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2)轧机本体如果存在余火,利用就近灭火器材、灭火系统卷盘或消火栓进行灭火(使用消防栓灭火前必须先确认将电源切断,供油系统关闭)。

3)必要且有条件时组织疏散周边可燃物品。

4)呼叫周边人员支援(周边员工闻迅后应主动支援,安全地抢险和救火);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队赶赴现场紧急救援;通知制造部、安环部、装备部负责人;

5)疏散危险区域人员,同时在出口侧过跨车轨道处和入口侧热轧参观通道下方建立临时警戒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注:现场指挥员:班组在场最高负责人→调度员→应急队长,在更高一级指挥员到场之前,在场的最高级指挥员负责指挥,在消防队入厂之前负责现场指挥。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现场所有人员听从消防队统一指挥。主操未在场或未到场情况下副操履行主操职责。

5.手操气控和机械手动方法

CO2自动灭火系统手操电动失效(即方案二、三无效),按下按钮后CO2系统未启动,未喷射CO2灭火,应立即采用以下方法。

1)手操气控

当灭火系统电气系统失效情况下(探头和按钮都无法启动时),副操、安全员或经过灭火系统使用安全知识培训人员可到灭火系统平台找到对应的区域阀,在区域阀侧面找到气动按钮启动(用小螺丝刀按下并旋转90度),然后到罐体上方按同样办法启动主控阀,即可释放低压罐体内的二氧化碳。

2)机械手动

当灭火系统电气和气动管路都出现故障无法启动时副操、安全员或经过灭火系统使用安全知识培训人员可到灭火系统平台,先关闭低压罐体气路引出阀,再把对应区域阀手轮切换为手动状态,然后旋转手轮打开区域阀,再到罐体上方同样方法打开主控阀即可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喷射灭火,如手轮还是无法旋转,使用开口扳手拆除区域阀和主控阀的气管接头后操作(气路引出管内CO2气体憋压导致手阀卡死)。

3)手操气控和机械手动启动灭火系统注意事项

A.手动启动灭火系统在确认火情被扑灭后,应关闭主控阀和检修阀,避免二氧化碳一直释放,将罐体内二氧化碳全部喷射干净,延误后续开机生产。

B.当二氧化碳弥漫平台危险到人员安全时,应及时佩戴好平台上的简易空气呼吸器;

C.如果火情仍未有效控制,不关闭灭火系统,人员佩戴好简易空气呼吸器立即从灭火系统平台后面的应急逃生门撤离到车间外的613大门避险点,并通知现场指挥负责人灭火情况。

(三)冷轧机板式过滤间、轧制油地下室、稀油液压地下室、主地沟等区域发生火情时,可判断:如果是初起小火可利用现场灭火器材将火扑灭;若火情较大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操减速停机,并启动灭火系统按钮,主区CO2启动后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启动多次灭火。现场非机列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离到车间外的613大门避险点。本机列操作人员听到灭火系统警报响起后,应在30秒内撤出板过间和地下室,并进入CO2灭火系统罐区,视情况手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

1.板式过滤间入口、轧制油地下室入口、稀油液压地下室入口、主地沟地下室入口均设置CO2紧急启动按钮,确认区域火情时应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启动就近的灭火按钮灭火。

2.现场负责人同时立即报告安全员、调度员;安全员报告制造二部、安环部负责人。

3.主区CO2启动后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启动备用区灭火系统,启动第二次灭火。

4.启用备用区灭火系统后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场负责人立即拨打“119”求援,具体程序及各岗位职责参照本体灭火步骤。

5.若CO2自动灭火系统手操电动失效可采用手操气控和机械手动方法启动灭火系统。

1.5.6电气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电气火灾迹象时,如闻到塑料烧焦有烟雾现象,发现者迅速跑到电气开关处断开电源。

2)配电箱的高压切断应先由专职电工操作。

3)特别情况需要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短路。

4)如果因特殊情况,必须带电灭火时应注意,对初起的电气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为了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2m以上的距离。

5)除非因特殊情况并得到消防部门的指导,否则不宜用水带水枪灭火。如果需要用水带电灭火,最好用喷雾水枪灭火,不推荐使用直流水枪灭火。如果要用直流水枪灭火,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采用点射形式,同时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匀压服操作。

1.5.7人员的自救

1)厂区内所有人员应按所在车间内的逃生标识进行逃离;

2)人身着火时切莫随意乱跑,应就地有序打滚,将火苗压灭;

3)离人身着火人最近的员工,立即让其躺下,用灭火器设法将其身上的火扑灭(注意不得喷射头部),其他员工拨打“120”救治伤员;

4)在扑救火场火灾的同时发现有人身上着火,应优先安排专人扑救人身上的着火。其他人员继续扑救火场火灾。

5)火灾时,在场人员有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因此,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疏散和营救;

6)疏散时,若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用喊话或前后扯着衣襟的方法撤至室外安全地带。若被浓烟围困时,可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如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物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等,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1.6.1.6应急保障

同《综合应急预案》“5应急保障”。

2 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7.2.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厂区内发生的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衔接综合应急预案。

1.8.2.2事故风险分析

2.2.1危险性分析

化学品泄漏事故包括:人为因素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碰撞造成的泄漏、保管不当造成的泄漏;使用过程中方法不当造成的泄漏、施工过程造成的泄漏以及自然因素造成的泄漏,如遭电击等。

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是危险性大、危害性大、突发性强、处置难度高。

2.2.2事故可能出现的前兆

设备出现故障、刺鼻的气味、发生物料泄漏、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以及岗位员工违规作业等都是事故可能发生的征兆。

2.2.3事故发生的区域

1)油库、危化品仓库、天然气调压站等;

2)管线、设备、接口、阀门等;

3)污水处理站酸(硫酸、盐酸、硝酸)、碱(氢氧化钾);

4)化验室瓶装试剂(如盐酸、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2.2.4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本公司化学品泄漏事故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和环境污染,危险度为较大风险。影响范围可能会扩大到公司厂区外的周边单位。

1.9.2.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3.1应急组织体系

同《综合应急预案》“2.1应急组织体系”。

2.3.2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应急预案》“2.2应急机构与职责”。

1.10.2.4响应启动

同《综合应急预案》“3应急响应”。

1.11.2.5处置措施

2.5.1应急处置原则

同《综合应急预案》“3.4.1应急处置原则”。

2.5.2基本处置措施

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溅到人身体上时,首先确定是否能用清水进行冲洗(现场具体处置按照《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书》进行),然后通知本部门领导,派人员陪同当事人到首址医务救治,必要时通知120送大医院抢救,同时派其他人员对泄漏的化学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置:

1)易燃物质(油品)泄漏处置措施

1)少量泄漏

①防止泄漏物流入水体或地下水管道等有限性空间。

②宜选择吸油毡、吸油布等与泄漏物进行吸附,将吸附后的吸油毡、吸油布收集起来集中回收或处理。

2)大量泄漏

①防止泄漏物流入水体或地下水管道等有限性空间。

②用塑料薄膜或沙袋阻断泄漏物流入水体或下水道等有限性空间。

③将禁配物等转移出泄漏区,避免泄漏物接触到上述物质。

④对于可回收的泄漏物,用防爆泵或防静电管道将液体转移到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进行回收。

⑤对不能回收的泄漏物,用吸油毡、吸油布对泄漏物进行吸附,将吸附后的吸油毡、吸油布收集起来。

⑥对现场的残留物或难以收集的泄漏物,可用其他方式处理,如燃烧以减少危害。

清理泄漏设备,必要时置换设备中的气体,防止在设备中形成爆炸性环境。

2)酸类化学品发生泄漏处置措施

①公司内使用酸类化学品主要有盐酸、硫酸、硝酸等,作为污水处理药剂。物理形态为液态,包装形式主要是塑料桶;

②发生酸类桶泄漏时,使用或搬运人员应立即带好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将泄漏的桶先放置到备用的大口容器内,以免溶液继续滴洒到地面,然后用备用的抹布或沙土将漏洒在外面的溶液吸干,现场清理干净,将用过的抹布或沙土回收,交品管部作无害化处理(碱中和)。

3)碱类化学品发生泄漏处置措施

①公司内使用碱类化学品主要有片碱、焦亚硫酸氢钠等,作为污水处理药剂。物理形态为固态,包装形式主要是编制袋装;

②发生碱类包装袋漏洒时,使用或搬运人员应立即带好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将漏洒缺口堵住,防止继续漏洒,将漏洒到外面的化学品清理回收,交品管部作无害化处理(酸中和)。

4)有毒、腐蚀类化工品泄漏处置措施

①公司内使用有毒、腐蚀类化工品主要有硫酸等;

②发生泄漏时,带好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将漏洒的桶放置在备用容器内,防止继续滴洒到地面,然后用备用的沙土或抹布将漏洒在外面的溶液吸干,现场清理干净,将用过的沙土或抹布回收,定点放置;

③如果泄漏量较大,不能够控制时,当事人立即通知部门领导赶赴事故现场,如果泄露物易燃易爆的,当事人应首先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部门领导报告公司领导,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并请示是否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5)天然气泄漏处置措施

同《天然气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5.3危险化学品泄漏、灼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强酸、强碱溶液抛洒桌面或地面时:带好橡胶手套,将倾倒的瓶子扶起或清理瓶渣,使用实验室应急用酸、碱溶液中和,然后用抹布或用沙土吸收,并用清水冲洗。酸、碱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现场具体处置按照《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书》进行),然后通知本部门领导,派人员陪同当事人到医务室救治,必要时通知120送医院抢救,同时派其他人员对泄露的化学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处置。

2.5.4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同《1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2.2.6应急保障

同《综合应急预案》“5应急保障”。

因字符限制,公开部分应急预案,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马尾厂区)无重大危险源,无需进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

集团首页|联系我们|公司简介|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